1、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3、”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4、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5、”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6、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7、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8、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9、”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0、[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11、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12、③奚:何,为什么。

13、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4、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5、(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16、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

17、相: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8、(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9、【答案】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

20、(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21、(大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

22、《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23、(大意如此即可)13.(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

24、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