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和员工一定是有区别的,这是所有创业者需要注意的。

特别是我们在做一件特别艰苦的事情时,格局一定要打开,不要将合伙人当成员工。工资给的不高,股份也给的很少,请问谁愿意给你卖命?

合伙人顾名思义就是合伙在一起的人,这是一起过日子的,虽然不是夫妻,但是关系跟夫妻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彼此之间的捆绑关系是利益,而不是情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白了,一旦成为了合伙人,大家就成了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创业者能够拉来几个合伙人跟你一起创业,并不是说明创业者有能力,而是这几个人刚好相信你而已。你要做的就是不辜负他们的信任,而不是需要的时候当成亲人,不需要的时候直接扔掉。

我认识的创业者中有太多合伙人闹翻,导致公司开不下去的情况了。他们大多都是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感情出现裂缝,最终爆发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合伙人之间的股份到底该怎么分才合理呢?

第一、时间要素估值。说白了,就是给合伙人们投入的时间做一个估值,最终折算成现金,这就相当于合伙人入的股。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很有能力的合伙人,原来的年薪是100万元,可是你说服了他来跟你一起创业,但是公司又没有那么多钱来发工资,只给了人家10万元的年薪,这就相当于人家每年都入股了90万到这家公司。

相反,假设公司每年给人家开出了100多万元的年薪,那么就相当于是雇佣人家了,就没有时间方面的估值了。

想当年,马云说服蔡崇信来阿里巴巴上班,工资从580万的年薪变成了每月只有500元的人,这完全属于免费上班了,那么阿里巴巴付不起的部分就折算成了股份,阿里巴巴上市之后,蔡崇信也成了一个身家百亿的富豪。

第二、现金估值。公司创业的时候怎么着也需要一笔启动资金吧?每个人拿的现金可能也是不同的,而且每个人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这该怎么办呢?

可以采用更加简单的计价方式,那就是年薪的2倍是只工作没拿钱的人的入股金额。现金就还是按照1倍的价值计算,最终通过总值来计算每个人的股份份额。

举个例子:A的市场年薪应该是50万元,但是没拿现金,那么他的现金估值就是100万元。B的市场年薪是10万元,拿了10万元现金,那么他的现金估值是30万元。C是投资人,不在公司工作,一共投资了70万元,那么现金估值依然是70万元。

这三个人的总现金估值就是200万元,A的股份应该是50%,B的股份是15%,C的股份是35%。

第三、实物出资估值。创业过程中现金很重要,公司所需的生产资料同样重要,比如:办公场地、桌椅板凳、电脑、打印机等。

这些都可以根据市场价做一个评估,作为入股的凭证。举个例子。有的房东不想赚房租,只想吸引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去创业,但是拿走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只要份额合理,大家都是愿意的。因为房租可能是创业公司的一大担忧,如果没有了房租,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第四、知识产权出资。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有的合伙人拥有帮助公司快速发展的技术或者是知识产权,这些也都是可以折算成现金出资的,这对于合伙人而言,也很公平、公正。谁也不会感觉吃亏了。

合伙的本质就是不能让合伙人感觉自己亏了,否则就会出现不齐心协力的情况,导致公司业务发展困难。

第五、其他资源估值。人脉资源也是资源,有些人虽然没有在公司上班,但是人家拥有良好的人脉,能够为公司带来很多大单子,这也是可以折算成现金来入股的。

举个例子,一个合伙人每年可以给公司稳定带来500万元的业务,毛利300万左右,公司不仅需要给这种人一定的佣金抽成,还要给一定的股份,这也是大家持续合作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这些股份计算方法,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计算方法,主要是给大家一些启发。因为完全按照这些方法来分配股份,你可能发现没有在公司工作的人拿走了大多数股份,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靠谱的。

以上的这个股权分配计算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创业者比较简单方便来计算每个合伙人应该得到的股份份额,也是为了让创业者不要为了手中的绝对权力,不舍得给合伙人们分股份,最终只能是分道扬镳。

假设我们人脉不错,吸引来了很多行业的大神,自己的股份不到20%,公司没有绝对老大了,该怎么办呢?

可以学习用京东的AB股制度,股份拿来给兄弟们分,但是投票权大多数还是掌控在创始人手中。这样既能稳住合伙人的心,也能稳住创始人的位置。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