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10日 8月10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教育厅主办,中国山东网承办的“Amazing,黄河!”外国留学生山东行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和山东中医药大学的15名国际学生,以及媒体记者组成参访团,走进滨州、东营,参观访问代表性文旅项目、特色产业,实地感受山东奋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8月8日上午,参访团首站走进位于滨州市阳信县的瑞鑫地毯文化艺术博物馆,了解地毯制作工艺和中国地毯文化,体验地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愉悦享受。气势恢宏的山水、惟妙惟肖的花鸟,活灵活现的人物……在瑞鑫地毯文化艺术博物馆展厅,地毯如艺术画展般整齐摆放,给人全新的视觉冲击,吸引着国际学生们的眼球。中国京式、彩花、古典、京彩等风格的地毯,极大程度吸收中国国画、油画、雕塑等领域的精华,成为一件件艺术精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瑞鑫地毯文化艺术博物馆,我了解到很多中国地毯成就,希望中国地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世界更多人感受到中国地毯文化的魅力。”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国际学生杜晓茜(PIYATHIDA SANGSIKAEW)说。

8月8日下午,参访团来到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黄河三角洲小麦产业馆,实地了解企业如何从培育一颗麦种开始,“种”出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小麦产业链,感受农业产业化赋能乡村振兴。面粉、面条、谷朊粉、酒精、无公害蔬菜、猪肉、高纤维产品……展馆中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着参访团驻足。“普通企业加工一吨小麦,只能生产面粉和副产物,产品总价值3700元左右;中裕加工一吨小麦,可以生产出面粉、挂面、谷朊粉、特级食用酒精、膳食纤维、赤藓糖醇、蛋白肽等,产品总价值9140元左右,比普通加工产值提高147%。”讲解员说。

“我很开心今天品尝到这些好吃的点心,这些都是小麦做成的,很健康,很美味。我知道了小小的麦子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食品,这很神奇,让我感受到山东的农业智慧。”来自摩洛哥的国际学生亨德(EL ATMANI HIND)说。

随后,参访团登上黄河楼望黄河,聆听滨州故事。黄河楼位于蒲湖风景区内的东关岛上,是滨州乃至黄河三角洲的地标性建筑,主体建筑地上11层,地下1层,高79.1米,总建筑面积为9207平方米,设计9个明层,9重古建筑带斗拱起翘的屋檐,寓意黄河99道弯,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在山东流过9个市。黄河楼每个楼层都通过细腻丰富的内容,分别对滨州黄河流域的历史、地理、人文以及民俗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陈列展示、参与体验、互动模拟,国际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滨州深厚绵长的文化传承。

“我喜欢黄河,很早我就知道黄河在中国的重要性,人们叫它母亲河。前几天我去参观了济南的黄河,今天我看到了滨州的黄河,我认识到这里的历史,这里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我很喜欢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来自巴基斯坦的国际学生汉森(Bilal Tariq)说。

8月9日上午,参访团来到滨州市愉悦家纺居家世博馆,领略纺织文化与魅力,感知体验科技为美好生活带来的无限可能。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丰富的古代纺织工具以及代表性纺织产品。在这里,国际学生们了解了纺织的文化、工艺、艺术,感受中国古人的精湛技艺。讲解员介绍了愉悦家纺的发展历史、产业链、核心技术、企业资源等。

“我很喜欢漂亮的布料,我们国家很多布料来自中国。这里做的裙子很漂亮,我很欣赏这里的纺织科技,它们使用的大部分是绿色环保原料,有助于保护环境,真的很厉害!我希望在愉悦家纺买到好看的布料,做成自己喜欢的裙子。”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国际学生阿米娜(Boureghdad amina)说。

随后,参访团来到打渔张森林公园,园内森林繁茂,河水澄碧,野趣浓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打渔张森林公园位于博兴县乔庄镇境内,因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而得名。以渠首工程为核心,以黄河文化为内涵,以黄河生态为基底,集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极具北方水乡特色。“三闸并立齐飞潮,引水东去共听涛。”国际学生们在打渔张引黄闸观黄台眺望,历经60多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这座老闸依旧横亘在大河之上,成为时代的鲜明印记。

“过去我一直不理解‘黄河母亲’的含义,今天来到这里让我对黄河文化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天来到打渔张森林公园,我很高兴,因为这里环境优美,在我看来,生态环境保护很重要,不只好看,也对我们的地球环境改善有很大帮助。我会把这里的美景分享给家人朋友,让他们感受这里的魅力。”来自荷兰的国际学生篮和(NIJDAM DONALD CHRISTIAAN)说。

8月9日下午,参访团走进东营市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探访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国际学生来到东营港广利港区,通用码头二期工程是专门为运输风力发电机组的各种零部件专门修建的,达到了万吨级别以上。东营港广利港区通用码头二期工程作为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的重要配套工程,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拟建设两个万吨级泊位,工程完工后,年吞吐量达到65万吨,可满足150套风电装备装船出海,为加快实现全省“3060”双碳目标带来坚实助力。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先进,并深深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实力。”来自巴基斯坦的国际学生果然(YAQOOB HAMZA)说。

8月10日上午,参访团走进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参观正大一万吨大虾产业链项目、通威东营渔光一体生态园、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科研基地和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感受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

“很高兴今天能近距离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通过这次参观,我充分认识到农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本的内涵,也了解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拥有了这份文明,也要肩负起保护黄河生态的责任。”来自越南的国际学生阮英书(NGUYEN ANY THU)说。

8月10日下午,参访团来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领略黄河生态之美,感受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果。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可以看到黄河入海流路的变迁及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情况。据了解,为了做好高水平保护管理工作,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以及黄河、环保、海洋等相关监测单位,建设了监测中心,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生态预警,科学评估。

“记得小时候从书中读到黄河三角洲的壮阔美景,从那时起,想去实地领略黄河风景的种子深深埋在我的心里。感谢主办方给了我这次圆梦的机会,让我领略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国际学生李梦娇( MENGJIAO LI)说。

中国山东网记者 张敏敏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