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届论坛以“应变˙求变˙谋变——共创商用车发展新局面”为主题,政商学研用近百位重磅嘉宾论道商用车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乘用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为商用车转型提供可借鉴经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为商用车开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换电重卡将迎来较快发展时期。
3月28日下午举办的“闭门峰会”是中国商用车论坛打造的“政企面对面”沟通平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致辞时表示,中国汽车产业从商用车起步,通过合资合作实现技术融合创新,自主品牌商用车在技术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方面大大缩短了与欧洲车企的差距。面向未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低碳化为商用车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但当前,我国商用车市场处在深度调整期,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的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商用车产销量近年连续下滑。
据了解,中国商用车产销占据全球的18%到20%,2017年我国商用车产销始终保持在400万辆以上。在最近两年我国商用车处在深度调整期,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商用车产销量连续下滑。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下降31.9%和31.2%,呈现两位数下滑。
(相关资料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也在第二天的大会论坛上指出,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我国商用车产业同时面临低位运行压力、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全球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等新形势新挑战。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先鹏表示,当前,商用车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变成为主流,一是宏观环境在变,在政策引导下,产业重点向绿色低碳、合规高效、创新发展方向转型。二是行业趋势在变,在“双碳”背景下,商用车产业也在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三是商业模式在变,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趋势下,跨界竞争凸显,竞争主体多元化,资源整合能力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四是竞争格局在变,产品同质化,这种竞争引导了行业的价值战,后市场成为行业竞争的新赛道,中国商用车品牌加速海外布局,出口规模持续增长。东风商用将加快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品牌向上战略,落地见效,为东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商用车重点企业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21年商用车保有量超过3400万辆,承担了全社会74%的货物运输量和61%的旅客运输量,极大的满足了生产、生活资料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对于商用车的未来,付炳锋认为 ,目前,我国乘用车已经迈进了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公交、客车也全面实现了电动化,为商用车的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近几年工信部加快推进城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以及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群建设,为商用车电动化和多种能源体系发展开辟了道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目前,新能源重卡有纯电动、燃料电池、零碳内燃机等三条技术路线。在纯电动重卡方向,他表示,由于油电差价大于电池投资成本和充电时间成本之和,换电重卡的综合吨公里成本已低于柴油重卡,而相比于快充和超充,换电技术补电时间最短,吨公里车辆运行成本最低,因此他认为换电重卡将迎来较快发展时期,预计到2025年,零碳货运重卡市场渗透率将超过10%,2030年左右力争接近50%,其中纯电重卡将达到3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帆认为,目前,商用车市场从增量转入到存量竞争时代,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具体特征从产业端看,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协同共赢成为基本逻辑。
目前,有“中国商用车之都”美誉的十堰正接来新一轮投资热潮,本次十堰汽车产业招商项目共有52个与汽车产业关联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投资总额593.8亿元。其中,25个重点合作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涉及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新型电池和专用车生产等领域。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表示,十堰市谋变求变,实施“商乘并举、油电并重”战略,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突破80万辆,产值达2500亿元,成为国际一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
据悉,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东风公司、十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载货汽车生产企业联合会(C8)提供支持,来自政、产、学、研、用等领域的70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到场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