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蛇山烈士祠大门因道路施工拦住了,绕道缓缓前行。

回望历史。


(相关资料图)

1938年初,国民革命军25军设表烈祠,为13师产业,13师阵亡病故官兵,均有主牌灵位。

随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在蛇山南坡建一座忠烈祠,用以表彰先烈、供奉抗战中阵亡的将士,表烈祠就变成了忠烈祠。

抗战中阵亡的将士,包括郝梦龄、刘家祺等知名抗战将领,以及所有参加武汉会战牺牲烈士们的灵位,安放在该祠。

1947年,表烈祠维修整理,最终定名为“忠烈祠”。7月7日,抗日阵亡将领灵位入忠烈祠奉祭。

1947年以后,忠烈祠逐渐荒废。

1953年后,表烈祠、忠烈祠的名称彻底消失了。但建筑物‬仍在,最终被当做了中南财经大学的招待所“黄鹄山庄”,一直延续到2005年。

2011年,武汉市政府出资,彻底原样整修了表烈祠,并更名为“烈士祠”,祭奠抗战烈士和辛亥革命烈士。

2023年4月30日上午,我来到了这里。

看到了一幢琉璃碧瓦、斗拱飞檐的古建筑,上书“浩气长存”四字。

这就是武昌蛇山烈士祠。

走进烈士祠,安静又肃穆。正面是“铁血忠魂”画图,画图两侧的楹联是“大汉振天声不朽丰功昭日月,先贤捐碧血长留浩气壮江山”。

两边长‬长‬的墙上,镌刻着辛亥英烈和武汉会战中牺牲的中国官兵名字,计5063人。

辛亥首义从起义准备到光复武汉,再到阳夏保卫战,共有万余革命志士牺牲,其中,可考英烈1029人。

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到10月,中国军队伤亡数十万人。目前,可考姓名的英烈4034人。

铭记历史,不忘追思。

辛亥英烈,魂兮归来!抗战忠烈,英名永存!

在烈士祠的背后,有辛亥革命志士题词石刻碑林,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的书法手迹也篆刻在碑林上,可以慢慢品读,追忆,回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