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小米带来了年度影像旗舰,小米 13 Ultra。
售价5999 元起步,而且是 12+256GB 版本,在近半年这一批影像旗舰中,算比较厚道的。
(资料图)
这不,开始预定没多久,卢总就表示电商平台基本售罄。
看来大伙对这款小米超大杯还是挺认可的,都愿意掏钱支持。
现在小米 13 Ultra 橄榄绿配色已经在我手上了,这就带大家简单体验一下。
先欣赏一下外观。
相比上代,相同的是圆形镜头。
不同的是小米 13 Ultra 采用直角中框,且延伸到背部。
背部又采用了坡度设计,所以辨识度还是挺高的。
除了我手上的橄榄绿,白色和黑色也都是素皮;
高情商:「第二代科技纳米皮」。
正面,小米 13 Ultra 依旧采用居中挖孔曲面屏幕。
但不一样的是,这次供应商为华星光电。
虽然是国产屏,但综合素质可圈可点。
参数方面,这块屏幕支持 2K 分辨率、1~120Hz LTPO、12bit 色深,全屏亮度可达 1300nit。
局部峰值亮度甚至达到2600nit,超过了之前 E6 的 2500nit。
对于大家特别关心的护眼,小米 13 Ultra 高亮度下支持 DC 调光,屏幕亮度低于 80nits 时则开启1920Hz 高频 PWM 调光。
不过比起这些,影像部分显然更值得关注。
主摄依旧是 1 英寸的 IMX989(等效 23mm),支持 HyperOIS、2 倍裁切变焦。
不同的是,新增了 f/1.9,f/4.0 两挡可变光圈,可自动调,也可手动调。
左图为 f/1.9,进光量更大,所以可以在画面亮度相同的情况下,提升快门速度或降低 ISO,进而提升成片率和画质。
虚化方面,f/1.9 比 f/4.0 更明显,看两张图左上角的部分就能直观感受到。
但某些时候虚化太重反而是劣势,比如近距离拍摄文本。
这时候就可以切换到 f/4.0,保证画面边缘的解析力。
So...两挡光圈不是孰优孰劣的关系,关键看拍摄场景~
整体而言,主摄的升级幅度还算一般,毕竟上代就已经是天花板级别了。
副摄,才是这次影像升级的大头。
小米 13 Ultra 的超广角、3.2 倍(OIS)、5 倍(OIS),全是 IMX858。
这是一颗 1/2.51 英寸的传感器,单比尺寸,可能略逊于 IMX586。
但相信我,综合实力真的赢很大。
首先是光圈,三颗副摄全都比上代大,3.2 倍都做到了 f/1.8。
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副摄进光量相较于上代提升 14%~47%。
这确实给到了一个很明显的感知,即使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景也不会切回主摄,色彩和氛围感也都还不错。
而且在 100% PDAF 加持下,长焦对焦速度没话说,遥遥领先于 12SU。
不过长焦微距的缺席确实是个遗憾,所以小米 13 Pro 用户也别太难过嘿嘿。
多摄流行这么多年了,但多摄一致性依旧是个大难题。
而 IMX858 的出现,帮了很大的忙。
因为它不仅拥有很多 IMX989 的特性,还支持 MCSS 多摄协同技术。
实际效果样张已经表现得很明白,多镜头白平衡非常接近。
变焦时基本没有画面跳动的现象,这个必须好评。
3.2 倍镜头的加入,除了均衡中焦画质,也补上了人像短板。
肤色、抠图都有进步,实际表现大伙可以看看样张。
除了普通人像模式,小米13 Ultra 还新增了徕卡肖像模式。
影调偏暗,突出一个德味。
看了这么多实拍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小米官方所强调的「光学感」。
实际体验下来,小米 13 Ultra 的算法确实比较克制。
暴力降噪、过度锐化、AI 猜字/形状/线条情况基本没有出现。
比如这组,15 倍,其他旗舰为了降噪,整出了出油画感,线条/形状还猜歪了。
小米就比较自然,只不过噪点多些。
左图由小米 13 Ultra 拍摄
但夜晚的高光,该压还是会压。
至于这个风格能不能征服消费者,蹲一波首发用户的反馈先。
除了降低算法痕迹外,小米 13 Ultra 还新增了一些更贴近专业摄影的功能。
专业模式新增了摄影风格调节,影调、冷暖色调和照片细节质感都可以自定义。
觉得德味不够浓,又或者细节不够锐,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调整。
全新的街拍模式,则是运用了「景深陷阱」的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事先把焦点确定下来,然后等着被摄物体进入焦点附近。
这样就可以跳过对焦环节,从根本上避免拉风箱这种浪费时间的操作,实现更快抓拍。
同时,此时光圈会定在 f/4.0,以获得更大的景深。
不过目前这一模式只有主摄能用,变焦可选择 1~2×。
OK,体验部分告一段落,其他配置都比较常见了,看表格就行。
总的来说, 小米 13 Ultra 综合实力强大,上代的短板也基本补齐,比如 90W 快充、USB 3.2。
加上,5999 起步的价格,横向对比一下确实有点香。
特别是小米 6 用户,雷总又喊你换手机啦。
有啥想法,评论区聊聊?
锋潮评测室
一个值得让你吹爆的公众号
首发用户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