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项重要特质。记者25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李明研究员带领的转化基因组课题组在人类创造力遗传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创造力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冒险行为、智力等有着内在关联。

此前的研究表明,与智力相比,创造力在人类进化史中形成较晚,大约在6万到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与同时期的艺术、科学、政治、宗教、语言的出现有关,因此创造力也被认为是区别人和其他物种的主要特征之一。“目前人们对创造力的成因仍不清楚,但普遍认为创造力是一种有一定遗传力的内在稳定特质,受到包括基因、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及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博士研究生李慧娟介绍,多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创造力和精神疾病、个性、冒险行为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近期,李明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和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试图通过深入研究解析创造力的遗传基础。他们利用合作方开发的典型行为测验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问卷,在近5000人中作了评估,并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他们发现,遗传因素在创造力中占比与其在智力等性状中类似,需要极大的样本量才可检测到显著单位点遗传效应。通过多基因风险分数分析,他们还发现创造力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冒险行为、智力等共享许多遗传基础,证实了它们内在遗传基础的关联。

此外,研究还发现影响创造力的遗传位点,可能也有很多影响了壳核和伏隔核体积,这对于进一步探索创造力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视角。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精神分裂症公报》杂志。(记者 赵汉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