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液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附红细胞体病可有多种临床表现,主要出现发热、乏力、易出汗、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贫血、黄疸和肝、脾肿大、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等。血液悬液中的附红体呈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多为环形、球形、半月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杆状或顿号形。附红体一般直径0.3~1.0um,最大可达1.5μm,在红细胞表面单个或成团存在,链状或鳞片状。红细胞上虫体数多少不等,少则3~5个,也可游离于血浆中,多则15~25个。悬液中的单个附红体运动活跃,呈翻滚或扭转运动。骨髓悬液中运动远不如在血液中活跃,仅有小幅度的摆动和扭动。一旦附在红细胞表面运动即停止。

附红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附红体病患者及附红体的携带者均是此病的传染源,包括绵羊、山羊、牛、猪、马、驴、骡、狗、猫、兔、鼠、鸟类和人等。人在患附红体病而治愈后数年内仍可携带一定数量的附红体。附红体可长时期寄居于动物体内,病愈后的动物可终生携带。包括接触传播、血源传播、垂直传播及昆虫媒介传播等。

(1)接触传播: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可通过直接接触而发生传播。

(2)血源传播:感染了附红体的献血者可经血液传染给受血者,尤其对幼年受血者危害更大。附红体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劳动工具经破损伤口而传播。

(3)垂直传播:包括人类和动物在内,感染了附红体的母体在生育过程中或通过胎盘可将病原体直接传播给胎儿。

(4)昆虫媒介传播:吸血昆虫如伊蚊、库蚊、猪虱、鳞虱、蚤、吸血蝇、蠓等动物可通过叮咬而发生传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