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珠 牛雯莉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资料图)

Nick,“60后”,卢森堡退休警察,一位想要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到中国旅行的外国游客。

谢万举,“70后”,广西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派驻南丹县莲花村第一书记。

唐小付,比谢万举年轻4岁的“70后”,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师。

三个身份各异,看起来毫无关联的“老男孩”,却因“农”结缘,在广西这片热土上种下了深厚的情谊。

洲际旅行 却在刘三姐的故乡停住了脚步

作为卢森堡杜德兰热的汉森尼科雷内的一名警官,因伤提前退休的Nick在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后,2004年开始了洲际旅行。2013年,他来到中国南宁时,一个机缘巧合看到了电影《刘三姐》,他被电影深深地吸引,决定到刘三姐的故里宜州去亲眼看一看。宜州绿树环绕、山奇水秀让Nick连连惊叹,他终于找到了梦想中居住的家园。说干就干,他把卢森堡的房产转让,在宜州定居了下来。

Nick近照。牛雯莉 摄

身在宜州安了家,心也安定下来。然而,Nick并没有如很多人想的那样尽情休闲娱乐。多年警察职业养成的习惯,使他对周围环境始终保持着关注。当时中国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脱贫攻坚,让他由衷地佩服和赞叹,并产生了能做点什么的念头。

新手书记 一个志愿广告招来了“洋助理”

2016年3月,在河池市宜州区文广新体局任职的谢万举被派到乍洞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自治区级极度贫困村的乍洞村地处偏远,要脱贫致富,谈何容易?经过多方考察,谢万举结合村里的土质土壤条件,2018年与村委一起决定将百香果种植作为脱贫产业。

事业刚刚起步,就遇到了棘手问题。百香果的种植必须搭架子,40亩果架搭建的工作量不小。村里的老弱劳动力远远解决不了问题。眼看就要过了百香果的栽种期,谢万举心急如焚。万般无奈下,他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求助信息。

谢万举近照。刘影 摄

求助信息吸引来了不少热心志愿者。谢万举带领志愿者们一起搭果架、种果苗。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Nick在这群志愿者中非常突出。他说话少,但工作却非常卖力。起初,谢万举以为他是来旅游,顺便体验下农村生活的外国游客。当果架搭建完成,志愿者们陆续离开村子时,Nick找到谢万举说想留下来时,谢万举吓了一跳。

谢万举说:“没有工资付,你也愿意?”Nick爽快地:“OK,干活就行!”

于是,这位“自讨苦吃”的外国人,跟在谢万举后面,和他一起工作。虽然没有工资给,但Nick将这位比自己年轻14岁的书记称作“Boss”。两人组成搭档一同为村里的脱贫奔小康出谋划策。

科技帮扶 大学教师成了书记的“智囊团”

谢万举和Nick一起走访贫困户,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发展种植业,干得热火朝天。但很快,百香果种植遇到了瓶颈问题:病虫害的防治。如果防治不好,当年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急需种植专家支招!”谢万举和Nick看着地里的百香果苗,心急如焚。

而此时作为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师、科技特派员的唐小付,已经服务乡村十多年,在科技助农领域小有名气。2019年他到宜州进行果蔬栽培的公益讲座,在宜州邮政局工作、时任乍洞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周四化正好参加了这次讲座。会后,他邀请唐小付到乍洞村帮忙解决百香果病虫害防治技术问题,也由此结识了谢万举和他的“洋助理”Nick。

三人脾气相投,都是话少实干、不怕吃苦的性格,彼此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唐博士不像博士,像个非常称职的农民。在我的印象中,博士都是在实验室里做研究,而唐博士都是亲力亲为,亲手指导。我认为唐博士是农民的博士,是群众的博士。”在谈到对唐小付的印象时,谢万举这样评价。

唐小付第一次到乍洞村开展百香果种植技术培训。周四化 摄

从那以后,唐小付科技下乡又多了一个工作点:乍洞村。他在帮助当地解决百香果种植遇到的技术问题的同时,还免费向村民赠送自己培育的优质西瓜、茄子及番茄苗,让他们试种。

互帮互促 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绽放光彩

马山县是唐小付科技帮扶的主战场,作为科技特派员,唐小付的专长是果蔬栽培技术指导,但有时农民增产却不增收,让他也开始思考销路问题。他忽然想起一件事,谢万举和Nick为乍洞村农产品宣传代言的事迹。

受到启发的唐小付决定向两位好朋友取经。2021年,他邀请谢万举和Nick到马山帮助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两天时间里,一行人冒着高温酷暑深入田间地头,到冬瓜地、韭菜花田、葡萄园等,义务协助马山县电视台拍摄农产品推介视频。

马山县通过唐小付等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力量及外国友人Nick的网红名人效应,借助社交平台发布农产品推介信息,扩大马山县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和知名度,合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021年,唐小付和Nick在马山县乔利乡乐圩村韭菜花种植基地推介韭菜花。蓝春花 摄

谢万举和唐小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在各自的工作中表现优异。谢万举获评2016—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河池市委,市政府“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21年“河池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作为科技特派员的唐小付连续6年获自治区考核优秀,2022年被评为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2023年获评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称号。

而对于Nick,这位不仅没有工资报酬,还自掏腰包给村里做建设的外国人,他获得了什么?学风传承行动项目组学员在采访时特意问了他这个问题,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What I paid just time, but I get everything, I get happiness.(我只是付出了时间,但我得到了非常多,我感到很幸福。)”随后他解释道,能够为当地农民做些事情,去改善他们的生活,他觉得自己的付出非常有价值。

乡村振兴 三个老男孩再度携手续篇章

7月25日,应在南丹县莲花村新一任驻村书记谢万举的邀请,Nick和唐小付分别从宜州和南宁出发,到莲花村汇合。

“科技下乡走进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莲花村,得到了莲花村新上任的第一书记谢万举这位老朋友的热情接待,也见到了老朋友Nick!”唐小付高兴地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信息。

这是谢万举履新后,唐小付第一次到他工作的南丹县莲花村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莲花村重点发展黄腊李、苞谷李果树种植,另外还种植了20亩黑皮冬瓜,谢万举这次特意邀请老友们过来,指导黑皮冬瓜种植,为下一步推广种植作准备。

谢万举、唐小付和Nick(从左到右)在莲花村黑皮冬瓜种植基地查看冬瓜长势。黄海珠 摄

在烈日下的田间地头忙完后,三个老友在莲花村村委,就莲花村的发展话农情、谈发展。两个好朋友的鼎力相助让谢万举有足够的底气,在乡村振兴阶段再大干一场。

这么多年来,语言没有成为三个人之间交流的障碍。Nick笑道:“合作多年,三个老朋友也已经真正成为‘老’的朋友。”

“从脱贫攻坚战到乡村振兴的驻村工作,我的驻村工作中都有朋友们的鼎力帮助。有了大家的支持相信莲花村会越来越好!”谢万举说。

2023年,这三人组合正式迈进“456”,唐小付45岁,谢万举虚岁50,Nick63岁。这组平均年龄52岁的助农组合,依然豪情不改。“那我们这组456,就再创一次事业666。”唐小付风趣地说。

三位老朋友聚首莲花村话农情谈发展。牛雯莉 摄

在乡村振兴阶段,这三位因农结识、感情越“种”越深的老朋友回归新的起点,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强村富民道路上,他们约定再度携手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