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辐射是一种少见的过程,它在核通过减少一个质量单位而达到稳定时发生,只发生在裂变产物范围内的核素(相对原子质量70~160)。中子辐射通常是用人工的方法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

中子辐射的作用是什么?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中子的能量。在辐射防护中,根据中子能量的高低,可以把中子分为能量小于5keV的慢中子、能量范围为5~100keV的中能中子和能量为0.1~500MeV的快中子三大类,其中慢中子中能量小于1eV(一般为0.025eV)的也称为热中子。中子辐射由自由中子所组成,可由自发或感应产生的核裂变,核聚变或其他核反应产生。中子属于电离辐射中的不带电粒子辐射,但可与不同元素之原子核撞击,进行“中子激发”,产生不稳定同位素,使物质具放射

各类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散射和吸收。散射又可以分为弹散射和非弹散射。慢中子与原子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吸收,中能中子和快中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弹散射;而对于能量大于10MeV的快中子,和原子核的作用以非弹散射为主。在上述的中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除了弹散射之外,其余各种现象均会产生次级辐射

中子辐射的危害有哪些?

当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是和原子核内的核力相互作用,与外壳层的电子不会发生作用。中子通过物质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人体产生的危险比相同剂量的X射线、γ射线更为严重。人体受中子辐射后,肠胃和雄腺会严重损伤、诱导肿瘤的生物效应高、并易导致早期死亡,同时受损伤的机体易感染且程度重,所致眼晶体混浊的相对生物效应为γ或X射线的2~14倍。造成造血器官衰竭,消化系统损伤,中枢神经损伤。还可以造成恶肿瘤、白血病、白内障等。中子辐射还会产生遗传效应,影响受辐射者后代发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