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日从扬州大学了解到,由该校陆伟刚教授团队承担的《南水北调工程大流量泵站高性能泵装置关键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泵装置水力设计与泵房水工设计、结构设计之间错综复杂的跨专业协同优化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南水北调工程得到应用。

记者了解到,大流量泵站在我国广阔的平原地区应用十分广泛,在水资源调配、抗洪排涝、水生态改善、农业排灌等涉及国家水安全的重要领域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但我国在大流量泵站建设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泵装置过流通道的水力设计与泵房水工设计、结构设计各个环节不协调,进、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方法滞后、泵站水力系统设计不当等问题,是阻碍我国大流量泵站建设发展提升的“瓶颈”问题。

陆伟刚介绍,安全、稳定、高效是大流量泵站建设的目标。10年多年来,科研团队实地调研考察大流量泵站运行现场及存在问题,先后完成了100余项泵站流道优化数值模拟研究,加工了100余个泵装置流道模型并完成了相应试验,同时获得近100个纵、横向项目的经费支持。

团队凭借丰富的前期“实战”经验,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流道三维优化设计方法”,并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进、出水流道三维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发明了水力性能优异的大流量泵站系列化进、出水流道,大幅提高了泵装置的能量性能和空化性能。

其中,团队集成研发的南北水调工程大流量泵站高性能泵装置关键技术,经水利部专家组鉴定,其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泵站等100余座大流量泵站,占21世纪以来我国新建大流量泵站的80%以上。水利部选定的检测机构对其中22座泵站的检测结果显示,泵装置模型效率平均达到80.2%,与20世纪末我国大流量泵站总体水平相比,泵装置效率提高了8%,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虞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