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什那村委会什组村小组正在建设一条生产路,附近有村民认为修路占了自家农田进行阻挠,影响施工进程。此时,省委政法委综治一处处长、什那村委会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林旭闻讯赶到,在了解情况后,他耐心向村民释理说法,讲解国家政策,迅速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自什那村委会被确定为省委政法委的定点扶贫村以来,省委政法委先后选派4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并兼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充分发挥政法部门职能优势,为当地送上“法治套餐”,用法治护航乡村振兴。

送法进村助力脱贫

什那村委会位于新政镇西边,深居山区,全村197户832人,曾是保亭县出了名的贫困村,个别贫困户存在酗酒、赌博、嗜酒闹事等陋习,贫困群众法治意识普遍不强。

海南省委政法委结合实际制定了《省委政法委2019年度定点扶贫方案》,并重新调整充实省委政法委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刘诚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并选派省委政法委综治一处处长林旭、省法学会秘书处副调研员肜群旺分别担任什那、报导两个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同时兼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法治意识相对来说仍比较薄弱。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树立起村规民约,也要通过法治引领,弘扬文明风尚。”林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他的工作思路。

为此,林旭、肜群旺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还带领乡村振兴工作队分别在各自驻村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各类宣传海报、广播宣传、夜校宣讲、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今年上半年,海南省法学会秘书长、省委政法委副巡视员吴家杨率领“青年普法志愿者”来到新政镇什那、报导两村委会,送法下乡,向黎村苗寨的群众普及扫黑除恶、电信诈骗等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法治素养,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因为一条排水沟,什那村村民黄某长与王某玲长期争执不休,还为此差一点发生打架事件,影响邻居和谐和扶贫工作。

“为此,我们一直在做两家的工作,但双方互不相让,让我们的调解工作陷入僵局。”林旭说,他随即协调司法所、派出所介入,在司法所调解员、村干部、乡贤等各方努力下,矛盾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又成为一对好邻居。

林旭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组织乡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走村入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行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派出所、司法所做好调处化解工作,争取通过抓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自从林旭来了之后,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什那村委会妇联主任黄秋玉介绍说,林旭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制度、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等工作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乡村平安创建活动,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在报导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肜群旺不断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引导“乡贤五老”参与社会治理,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法治扶贫搭连心桥

今年初,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检察院到响水镇辖区4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开展“法治扶贫”活动。检察干警结合扶贫领域真实案例,引导大家树牢法治思维,以法治内在文化力量实现脱贫致富。

这是保亭县开展法治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保亭县政法各部门切实贯彻落实法治扶贫专项工作,把法治扶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扎实推进各项法治扶贫工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我们加强法治扶贫宣传活动,增强法治氛围,努力满足老百姓的法治服务需求。”保亭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郭国育说,保亭县还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认真做好扶贫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目前,已为全县62个村(居)委会聘请法律顾问。截至目前,全县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3件,其中涉及贫困户案件27件,实现“应援尽援”。共调解各类纠纷65件,其中涉及贫困户12件,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

针对治懒、治酒、治争等“六治”专项活动,保亭县开办了“脱贫攻坚法治教育班”,对好吃懒做、嗜酒闹事、不赡养老人等人员进行教育。一方面在贫困群众中树立脱贫光荣的导向,提高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在各村委会利用道德“红黑榜”,全力促进乡风文明培养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大力开展涉及恶意分户、虚假离婚、瞒报收入获得贫困户、争贫、闹贫等骗取扶贫政策、资金行为的查处工作,助力全县法治扶贫取得实效。(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