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城市发展如何积极寻找新动能,“新基建”被寄予厚望。未来几年,合肥该如何破题?近日,合肥市出台了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合肥将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为载体,推动新基建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内一流。

据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朱胜利介绍,自国家发改委正式定义“新基建”概念和内涵以来,合肥初步建立了市级“新基建”重点项目库。

目前,合肥共有在库项目214个,总投资1401亿元。到2022年,合肥市将建设超2.2万个5G基站,实现5G网络全覆盖,部署超过50万个城市神经感知节点,建设覆盖全市的物联感知网络体系,扩大量子通信网络体系覆盖范围,争创国家超算中心。

1-6月,全市新建5G基站突破5000个,完成投资约15亿。

在此基础上,合肥依托5G技术,在生产制造、公共安全、能源联网、应急管理、医疗教育、专业园区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专网。同时,部署全覆盖的物联感知网络体系,计划2022年部署超2000个物联网基站,初步构建“万物互联”的网络体系。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新基建也将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合肥依托“交通超脑”,打造城市智慧交通综合管理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统一监管平台,建成运行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建设新型交通基础设施,解决百姓在日常出行和工作中遇到的电动汽车充电、日常停车等难题。

建设合肥“城市大脑”,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打造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加快“物联、数联、智联”一体化信息支撑体系布局,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市民在日常办理业务时的幸福感。

按照计划,未来几年,合肥市将重点推进“九大融合设施”,建成50公里车联网开放测试道路、数万个充换电终端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物联网,建设数十所智慧课堂应用示范学校、一批互联网医院、一批试点示范智慧社区、一批智慧平安小区等标杆工程。打造长三角融合基础设施城市样板。

朱胜利表示,到2022年,合肥市将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连接、协同计算、智能决策、绿色安全、服务民生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内一流水平。(赵越 许紫安)

推荐内容